(本網訊)6月6日上午9:30,由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天水日報社、天水廣播電視臺、天水市文化館承辦,天水市歌舞藝術研究中心、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天水市作協等協辦的“李杜光芒 詩意天水--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暨丙申端午詩會”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隆重開幕。
市人大副主任王子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正茂,市政協副主席王振宇,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有信,陜西電視臺新聞中心評論部主任馬召平、西安市作家協會秘書長第廣龍、甘肅省作協副主席葉舟、高凱等四位著名詩人,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師范學院、天水日報社、天水廣播電視臺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天水文學愛好者等近500人觀看了節目。
開幕式由張有信同志主持,王正茂部長致辭,介紹了舉辦李杜詩歌節的初衷和重要意義,并和詩人葉舟一起為李杜詩歌節揭牌,宣布詩歌節開幕。
節目以訪談形式拉開序幕,邀請天水當地民俗專家吳治中、李子偉,學者王若冰、王元中共話端午淵源,追思先賢,緬懷古圣。在會場東回廊,同步進行書畫創作,天水市文化館館長李靖,市書協主席周宇春,市文化館副館長李博,天水市著名書畫家曹寶凌精心創作了《秦州雜詩之十二、十三》、《南郭古樹》、《端午粽情》四幅作書畫作品,得到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詩會共分三大篇章:秦風雅頌、李杜光芒、詩意天水。從詩經《蒹葭》出發,遵魏晉風骨,循李杜足跡,一路蜿蜒而來。伴隨著蕩氣回腸,婉轉悠揚的音樂,由我市邀請的西安、蘭州兩地著名詩人、知名主持人、誦讀愛好者分別誦讀了詩經《鹿鳴》、《隴頭歌辭》(魏晉)、《佳人》(杜甫)、《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等古體詩以及現代詩歌《初夏夜坐兩首》(周奉真)、《春天的禱辭》(王若冰)、《萬物生長》(葉舟)、《平分秋色》(王選)、《走過關山》(蘭葉子)共計26個節目,以吟誦古今經典,國學歌舞武術為表現形式,追溯詩歌源頭,共慶端午佳節!表演者聲情并茂、氣勢恢宏、韻味悠長的詩歌誦讀,將古體詩與現代詩交相融合,使觀者身臨其境, 聽者詩意盎然,為大家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天水為詩仙李白的祖居地、詩圣杜甫的寓居地, “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暨丙申端午詩會”的成功舉辦,將天水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濃厚的詩歌氛圍融合,成為我市一場規?涨暗脑姼枋,彰顯了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了天水本地詩歌創作熱情,對促進當代詩歌回歸傳統,尊崇經典,增強天水文化自覺與自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活動現場
據悉,“李杜光芒 詩意天水——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暨“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每年一屆,由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共天水市委宣傳部主辦,天水日報社承辦,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市文聯、天水市作家協會協辦。詩歌節開幕及詩歌獎征稿時間,以每年6月伏羲公祭大典為開端,到10月份結束。期間,將由人民文學雜志社組織全國著名詩人、作家赴天水采風,并在評獎揭曉之際舉辦“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主題詩歌周暨“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節”組委會顧問聘請天水籍著名詩人、學者霍松林教授,天水籍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小說學會會長雷達為顧問,組委會主任由《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擔任,系列活動包括天水市作協與四川省作協《星星詩刊》雜志社組織當地詩人探尋成都草堂和天水東柯草堂互動采風活動,組織獲獎作者并邀請著名作家、詩人到天水采風,尋訪秦安李氏宗祏等。首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設金獎1名,獎金5萬元;貢獻獎2名,獎金各3萬元;新銳獎3名,獎金各1萬元。由人民文學雜志社組織評獎,邀請著名詩人、中國作協副主席、魯迅文學院院長吉狄馬加擔任評委會主任,著名作家、詩人阿來,詩刊社主編商震等著名詩人、評論家擔任評委,獲獎作品將在今年10月舉行的“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頒獎盛典上揭曉。
王正茂部長為“李杜詩歌節”揭牌
活動現場
![]() |
![]() |
![]() |
![]() |
![]() |
![]() |
民俗專家吳治中、李子偉,學者王若冰、王元中共話端午淵源,追思先賢(李惠明主持)
書畫紀念
書畫紀念
詩經琴歌《秦風·蒹葭》 古琴演奏:胡寶琴 等
詩經琴歌《秦風·蒹葭》 古琴演奏:胡寶琴 等
詩經琴歌《秦風·蒹葭》 古琴演奏:胡寶琴 等
活動現場
詩經琴歌《秦風·蒹葭》 古琴演奏:胡寶琴 等
活動主持人
活動現場
《隴頭歌辭》 朗誦:劉寶銀、尹強、馬云鵬
《一根草比一朵花更愛春天》 朗誦:朱穎倩
《寫給杜先生》 朗誦:睿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