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管是書畫、玉石、瓷器,還是人們曾使用過的人民幣、郵票……但凡稀缺性的物品,無一不是價格節節飛漲。
令人瞠目的增值神話,在收藏市場上幾乎四處可見:一張全新品相“背綠”水印一角人民幣,每張漲到5.8萬元;一整版猴票,突破100萬元;一幅張大千的書畫作品,可以拍出上億元……收藏似乎正在從傳統的“小眾”圈子,擴大成為股市、樓市之外又一大吸金之地!如今收藏品的價格暴漲,是游資“爆炒”的泡沫,還是藝術品收藏市場定價機制的再發現?
從本周起,本報拍賣收藏版將推出《浮世收藏》系列,記者將帶您更全面了解收藏領域,探尋收藏浮華背后的隱秘,希望為您的收藏理財帶來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從不炒股票、也沒買房子的85后劉蕓(化名),現在開始“炒人民幣”了。她去年花2000多元買的10張第三版人民幣“小全套”,面值只有18元8角8分;如今過了一年多,這樣的“小全套”已經漲到4000多元。
劉蕓的投資只能算是小打小鬧。這兩年,人民幣收藏火熱起來,9成新至全新的第一版人民幣“大全套”已經漲至500萬元以上,第二版人民幣“大全套”也漲至45萬元左右。而參與其中的,不再是傳統的藏家,新涌入的人群中有大學教授,有股民、炒房客,還有一些中小企業主。按照劉蕓的理解是,“這玩意越來越稀缺,能保值。”
收藏第三版人民幣“小全套”
一年賺了一倍多
剛剛畢業沒幾年的劉蕓,一個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還沒來得及接觸股票,買房更是無從談起。她唯一感覺就是,每月領到手里的人民幣越來越“不值錢”。搞收藏?至少在知道朋友張姐收藏人民幣賺到錢的消息之前,她一直還覺得那是老頭老太太們的玩意。
2009年年中,張姐以1000元買入了第三版人民幣全套(即1元、2元、5元、10元,1、2、5角和1、2、5分各1張,俗稱“小全套”)。到了2010年年初,這個“小全套”已經漲到2000多元;看到張姐的賺錢效應后,劉蕓也果斷拿出一個月工資,以當時大概2000元的市價買了一套;而到今年4月份,“小全套”已經漲到了4500元左右。而據小劉所知,在2000年左右,這樣的“小全套”也就值幾十元!
對于收藏,劉蕓現在也若有所悟。“市場貨越來越少,收一套少一套。”在劉蕓的想法里,她拿到的那套“小全套”不會輕易賣出來,“假設市場原來有10套,有人收了2套,那市場只有8套。這樣量越來越少,價格也越來越貴。”
第一版人民幣“大全套”
已經漲了28萬倍
這還只是普通的第三版人民幣。據了解,已經退出流通領域多年的第一版、第二版人民幣,價格早就高得令人咋舌。
據四川省古玩協會錢幣研究中心主任熊建秋介紹,第一版人民幣包括62種版別的“大全套”,9品至全新品相,如今在市場上的叫價已到了500萬元以上;而去年上半年,其價格大概為320萬左右,上漲了56%;如果時間再拉回到1980年,其價格也就是1500元左右。這樣的漲幅,絕對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人無法想像的———當時這62種版別的第一版人民幣,總面值為176552元,按面值僅相當于今天的人民幣17.6552元,也就是說“大全套”到現在已經漲了28萬倍!
此外,第二版人民幣“大全套”從去年的30萬上漲到今年上半年的45萬元;第三版人民幣“大全套”則漲至7.58萬元左右,去年其價格為4.3萬元,漲幅高到76%。
人民幣收藏為何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