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蘭州晚報報道2021年1月11日,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藝術家、石節子美術館館長靳勒逝世,終年55歲。蘭州市區西關十字的雕塑《熱冬果》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靳勒,1966年生于甘肅秦安,1991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2000年畢業于中央美院雕塑系研究生班,F為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他的家鄉石節子村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葉堡鎮,是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全村13戶60多人。20世紀80年代他考上了大學,成為村里考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畢業之后在西北師范大學任教。雖然跳出“農門”,但是來自山區的靳勒念念不忘生活在鄉下的父老鄉親。200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石節子的村民選為“榮譽村長”,自此他便以村長自稱,致力于藝術村莊的打造。他帶村民去德國參與第十二屆卡塞爾文獻展、創辦國內第一個鄉村美術館——石節子美術館,還舉辦了電影節。靳勒使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聲名遠揚,并成為10個藝術院校的社會實踐基地。
石節子美術館的特殊之處在于整個村莊就是一座美術館。村子有13戶人家,也就是13個分館,參與者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都是藝術的一部分。從2008年開始,石節子舉辦了大大小小近百場活動,前后有幾千人來到村莊。藝術給村莊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改變了村民的生存現實和基礎條件。
靳勒打造藝術村莊就是讓村民有機會與藝術、藝術家發生關系,面對面交流;有機會去大都市考察,有所思有所想,重新認識自己,減小差距;讓更多的人關注村民、改變村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
聽到靳勒去世的消息,甘肅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段兼善等很多文化藝術界的人士都在微信上發文寄托哀思。省作協名譽主席馬步升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關于靳勒的文章并題記:靳勒走了!藝術重要,雨水更重要。關注人的生存。這是一個有深度有溫度的采訪,也許能讓我們明白一點什么。紀念靳勒。
絲綢之路雜志社社長、總編馮玉雷說:“靳勒先生在自己出生的地方——像許許多多古樸小村一樣平凡的石節子村進行藝術實踐,堅持數年,取得不凡業績。對于生活本身,藝術家很難改變。畢竟,在石節子村,在許許多多的黃土高原中的小山村,雨水比藝術重要。但是,靳勒先生像西西弗斯那樣的奮斗精神,他的思想、行為及大地藝術作品將鐫刻在人們的記憶中。靳勒先生以畢生奮斗的行動表明:不管你是誰,只要你經歷著無奈、痛苦、絕望、憤怒,就與我有關,與藝術有關!這是多么深沉的愛啊!”
詩人、書法家何雙玄嘆息:“知道他,是見到他的雕塑作品《蜈蚣人》和他的裝置作品《鼠人》時被震撼到了!沒想到他后來的藝術實踐是如此執著和先鋒。致敬他,是因為他的探索引發思緒的波紋:藝術何為?如今,斯人已去,神還在!”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彭維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