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山丹,秋高氣爽,走進山間地頭,到處是一片片豐收的景象。連日來,隨著大片柴胡進入起挖季節,藥農們正抓緊起挖、晾曬自家藥材。今年,山丹鎮淺山半干旱區種植的中藥材長勢良好好,柴胡、黃芪、款冬花、黨參等中藥材喜獲豐收。
村民劉女孩滿心歡喜的在院子里面整理剛剛收獲的柴胡,他高興的告訴筆者:“我種了5畝多地的柴胡,今年全部收獲,現在一斤干柴胡收購價是30塊錢左右,柴胡籽也可以賣到4—5塊錢呢,這5畝多地的柴胡能收入2萬多元。”
今年以來,山丹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脫貧產業發展,尤其是山區的種植結構調整,把產業結構調整、富民產業培育作為鞏固脫貧成效的有力抓手,緊緊抓住“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堅實基礎,通過合理規劃,引導農戶走科技化、專業化、合作化生產的路子,大力推廣無公害中藥材栽培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擴大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增加產量,抵抗風險,提高收入,全面激發群眾種植中藥材的積極性.截止目前,全鎮中藥材種植規模已達5000余畝,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全鎮山區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也是貧困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