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安有一個謎語這樣說道,“胖娃娃、沒手腳、紅尖嘴兒一身毛,背上淺淺一道溝,肚里粉白好味道”這謎語說得就是蜜桃,而且是秦安蜜桃特優品種——北京七號。眼下,正是秦安北京七號蜜桃全面成熟上市的最佳時節。
盛夏的秦安,瓜果飄香,走進秦安大大小小的蜜桃園,蜜桃的香味早已彌散在綠葉叢中,碩大的桃子掛滿枝頭,色紅如晚霞,皮薄如蟬翼,甘甜如飴,香脆可口,吸引了眾多客商和游客的光顧,他們在桃園中拍桃、摘桃、品桃,在這美麗的人間蟠桃園里盡情地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樂趣。
咬一口秦安蜜桃,綿柔的表皮下豐厚的果肉既香甜又可口,那粉白粉白的絲絲果絮在唇齒之間發出嘎嘣嘎嘣的聲響,醇香甘甜、濃郁飽滿的桃汁瞬間讓人抖落了一身的疲憊,給人以心曠神怡、神清氣爽的完美知足感,這就是秦安蜜桃帶給人們舌尖上的享受。
秦安蜜桃之所以色艷味美,是由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的。這里的蜜桃園遠離現代化的污染和喧囂,境內氣候類型屬隴中溫帶半濕潤氣候,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落葉果樹最適栽培的黃金緯度區之一。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土層深厚、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0.4℃,正常年景年均降水量507.3毫米,為蜜桃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秦安蜜桃在充足的陽光下自然著色,在日夜交替間積蓄養分,從而孕育出了美名遠播、譽滿中外的優質品牌——秦安蜜桃。
秦安蜜桃栽培歷史悠久,據教科書記載,甘肅東部地區是桃的起源地,是野生山桃、毛桃、毛秋桃生長地之一。秦安縣蓮花鎮馬渠梁(原好地鄉)現有成片的野生山毛桃存在,這是甘肅桃的種源,也是現代秦安蜜桃的舅祖。魏晉時期,已有秦桃的記載,說明2000多年前縣內就有桃的栽培。早在唐代,盛產的齊桃、二格子桃和秋桃就以個大、味美而遠近聞名。曾有歌謠說:“石窯兒,九橋兒,秦安出的好桃兒。”相傳,唐太宗李世明在病中想吃家鄉的蜜桃,派使者兼程摘取,從此,秦安桃果作為貢品出了名。據秦安志中記載,古代桃主要在臘家城(今興國鎮古城村),顯親古城(今葉堡鎮)一帶。北宋曾有“城北十里桃苑川”之說。
正是這樣獨特的黃金緯度、區域優勢及歷史淵源,才造就了享譽中外的“秦安蜜桃”,才有了“天有王母蟠桃,地有秦安蜜桃”經典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