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背景下護士角色的重新定位
甘谷縣人民醫院婦一科 牛彩云
“白天人們在陽光下放聲歌唱 你卻默默地忙碌在喧嚷的病房 夜晚人們在花前月下流連你卻忠實地護理在病人床前 也許繁瑣的護理工作太缺乏情調 讓少女的你減去多少浪漫美麗 也許有人說護士的你不懂生活 除跟病人打交道就不知什么 可你明白理想一旦與現實相系心就再也走不出病房這狹小天地 人生中選擇了護理職業 就注定要為此犧牲一切 用愛的付出換取他人健康幸福 用愛的犧牲歡樂世間千萬家人 南丁格爾的繼承人 始終是在用生命實踐神圣的誓言哦,護士,你的愛是那么廣博無私 世界所有生命都因你永遠健康,勃勃生機……”
一首《護士的歌》不知唱出了多少護士們的心聲。盡管如此,護士,這一職業因為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人們著重探討醫患關系的同時,護患關系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得不到醫生和患者的理解。護士的角色曾被視為類似于母親、修女、侍女和醫生的助手,這些觀點至今仍影響著人們對護士的認識和理解。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科學技術、醫學與護理學的發展,護士的角色不斷擴展而且發生著根本的變化。而護患關系作為一種專業性的人際關系,它需要多元化的互動,在護患交往的過程中,雙方都會將自己的如知識、感覺、態度、情緒、疾病、健康等多方面的個人經驗帶入到關系中,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雙方間的感覺和期望,進一步影響彼此間的溝通,影響護理效果。既如此,在構建和諧社會,國家大力推行醫療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新認識和定位護士這一職業,就顯得尤為突出和重要。
盡管我們大力提倡醫患和諧,但醫患沖突在近年來依然時有所聞,與此同時,護患關系緊張的憂慮依然揮之難去。“醫者父母心”,中國傳統曾最受人尊敬、并與人倫至尊父母相提并論的職業,屢屢因沖突事件受傷,令人深思。矛盾的出現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作為護士,我們必須先自我省察,從我做起。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護士應當注意講話的語氣、方式、技巧,根據不同的個性特點采用靈活的語言魅力去感染患者,滿懷親情,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和患者交心。通過與患者的交心,不僅可以使護士獲取患者完整真實的信息資料,而且在交心的過程中使患者體驗到友好、尊重、融洽的情感,患者有一種安全感,對醫院有信任感,就可以在相互關系中營造一種支持性的氣氛,這種氣氛可減少防衛性心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護士要積極發揮與患者的交心作用。這是構建良好護患關系的基礎,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開始。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患者到醫院尋求的是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作為護士,不僅要有一副溫柔可親的笑貌,還要有一雙洞察心靈的眼睛,要充分理解和體貼患者的痛苦,對患者的困難和不便,要做到善于發現并及時幫助解決。要建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從患者角度出發,盡可能地為其提供滿意的醫療服務;要對患者進行人性化關懷,提供個性化服務,千方百計讓患者滿意。只要做到“主動換位、主動警覺、主動溝通、主動介入、主動關愛”,患者必然會對護士產生感恩,這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體現。
護士是個辛苦的職業,白天在病人痛苦的呻吟中從一間間病房穿梭而過,夜晚在守護生命與期盼黎明的希冀中靜靜熬過。
護士所做的事情瑣碎繁雜,在護理危重病人時,一會兒看,一會兒查,一會兒問,一會兒記錄,一會兒更換被單……碰上了搶救病人,我們更是爭分奪秒,時而注射,時而插管,時而吸氧吸痰,馬不停蹄。
蒙受委屈時,內心的不平衡使你無法平靜地與患者交流,甚至不能正常地工作……這時,你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努力創造和諧的氛圍,協調你和病人的關系。
面對病人的哀嘆時,與其和他“同愁共嘆”,或伴她“流淚滿面”,不如替他一一分析,找出病根和問題,然后“順藤摸瓜解疙瘩”。
遇到較為棘手的難題時,你恐怕要采用比數學“化簡”更高水平的技巧,可以說,這是一門學問。
感到空虛和倦怠時,你應嘗試一個奮進的目標:學習、寫作、科研。“開卷有益”,無論學什么,都能使你充實,科室姐妹一起的潛心研討和探索,日積月累,必有所獲。
“幽谷那堪交北枝,年年自兮花香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這是宋代詩人陸游詠梅的詩。我覺得我們的醫務工作者就像這種花,不畏嚴寒、不畏艱苦為他人帶去幸福的光芒,幸福,也因此而變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