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天水新時空記者有幸參加了由麥積區新陽鎮舉辦的伏羲文化節“唱響鳳凰”鳳凰山東岳文化廟會塈文藝演出。數以萬計的群眾云集在鳳凰山上,來趕這一趟一年一度的廟會盛事,來自四面八方的鄉親趕廟會的車隊排成了一條長龍。此次“唱響鳳凰”文藝演出的舞臺就搭建在新戲場,我們的車隊到達時,場子里已是人山人海,但讓人驚訝的是秩序井然,沿途、場子都安排了警員值守,疏導車輛、人群,新陽鎮汪成保鎮長說,新陽的文化底蘊很深厚,在天水有著很大的比重,此次“唱響鳳凰”文藝演出也是伏羲文化的一部分,我們下大力氣把這次節會搞好,就是為了形成伏羲文化的幅射帶,不僅可以打造新陽本地的旅游特色產業,更為鮮明的是以此為契機,挖掘新陽文化,推進崇學尚禮的優良傳統,使新陽鎮成為新興的,和諧的文明之鎮。
鳳凰山位于天水市麥積區西北56公里新陽鎮境內,海拔1895米相對高度500米,其山北環渭水,南繞籍河,緊依316國道和隴海鐵路。相傳有鳳凰棲息而得名,另一解釋源于霍松林先生所題《鳳凰山碑記》“山之主峰,突起于新陽之南,翩然翱翔若彩鳳,因名鳳凰山”。山體總面積6750畝,山體綠化狀況良好,森林覆蓋達63%,山的陽面以刺槐為主,兼以山楊、青岡、酸梨、山杏、山楂及酸刺等樹種相混生的季綠林,山的陰面為多年人工育植的油松、華山松等到為主的松柏常綠林。
鳳凰山人文建筑自漢唐以來,屢有營建,歷代修造,屢建屢毀,1942年在當地名士胡汝翼先生的倡導下,籌集資金,募資助物,組織人力,重修廟宇,歷經三年,至1945年建成泰山廟、山門戲臺及廂房。1980年后,鳳凰山周圍九鄉群眾捐資捐物,對殿宇逐年進行了維修、擴建,并于1983年起,每年古歷3月28日開始舉辦“鳳凰山東岳文化廟會”吸引北道、秦城、甘谷等地數以萬計群眾朝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