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的興國鎮康坡村,四圍青山環繞,綠蔭加護,村里的大道小路隨形就勢,蜿蜒至遠方。走進康坡村村,古色古香的村史館、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形式多樣的十九大精神宣傳櫥窗等,無不展示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新風貌。
康坡村位于秦安縣城東南5公里處,素有隴上“陶之鄉”稱譽。該村有4個村民小組,559戶2356人,黨員67名。這里土地肥沃,民風淳樸。近年來,該村充分發揮組織力量,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全方位改善人居環境,加快美麗鄉村建設進度。先后爭取各類項目資金700多萬元,建成占地112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一處,新建綜合服務中心1處,建筑面積692平方米;新建800多平方米的幼兒園1處;建成村衛生室1所;修建便民橋1座;治理地質隱患坡面700多平方米,砌石護坡長100米、高6米;新建仿古文化(壁畫)墻90米;硬化村內小巷道23條1670米;新修三山四屲產業路9條12公里;亮化村莊及周圍道路4071米,安裝太陽能燈41盞;完成危房改造23戶;完成康坡至四號灣流域4.5公里行道樹栽植4200株;新修貫穿村內公路兩綠化帶500多米等!
“改革開放以來,村里的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硬化了道路,修建了文化廣場,綠化了村莊,接通自來水,治理排洪渠,安裝太陽能路燈……”說起康坡村的變化,村民康自成充滿了自豪?底猿杉议T前就是進村的主路,在他的記憶中,這條路很窄,路上同時有兩輛車就讓不開了,農用車拉點東西根本不能走,出行非常不便,很少有客商上門來收購農產品,再別說發展其它產業了,F如今,村里道路拓寬硬化了,既方便了村民出行,又引來了外面客商收購蘋果、花椒、蜜桃等,農產品都可以賣個好價錢,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實惠。
夜幕下,康坡村的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天氣雖有一絲涼意,但是村民們自娛自樂的熱情絲毫不減,不少村民在文化廣場散步閑談,村里的業余舞蹈隊也跳起了廣場舞,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這幾十年來,咋們村的變化確實是顯而易見地,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一位跳廣場舞的大娘說。另一位大娘搶著說:“改革開放的政策,讓咋們村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變化,生活條件好了,大家開始追求‘新事物’了,您看這漂亮的廣場,可以讓大伙和城里人一樣,跳這廣場舞,和以前相比,我感受更多的是獲得感。”
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培育富民產業結合起來,是康坡村因地制宜振興鄉村的一特色亮點,康坡村第一書記魏耀東為記者介紹說,“基礎條件發生改變后,鎮上又依據村情,扶持群眾發展果椒種植、畜禽養殖、鄉村旅游,通過培育致富產業,讓群眾有一技之長,有增收門路,從根本上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