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全市“鄉村舞臺”建設現場會在秦州區召開,市委常委、區委書記雷鳴、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正茂出席現場會。市政府與各縣區簽訂了《“鄉村舞臺”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各縣區及市農業局、市衛計委、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作了交流發言。
會上,雷鳴對參加全市“鄉村舞臺”建設現場會的與會人員表示歡迎。雷鳴指出,秦州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伏羲文化、秦宗文化、三國文化、明清建筑文化和民俗風情文化五大文化源遠流長,今年以來,秦州區大力實施 “旅游富區”戰略,突出“羲皇故里”、“人文天水”、“隴上江南”、“秦州古韻”品牌,緊緊圍繞“以始祖文化為核心,打造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圣地;依托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體驗旅游目的地;依托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打造西北乃至全國知名的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勝地”的目標,謀劃實施了中華始祖文化園、南山片區旅游文化項目秦州印象、藉河生態公園、玉泉觀景區遺產保護設施建設等一批附加值高、市場前景好、競爭能力強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項目,全區文化旅游品牌優勢更加凸顯,旅游客源市場不斷拓展,文化旅游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2015年上半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4億元,占GDP比重3.4%,增速39%。全區共接待游客537.2萬人次,綜合收入32.5億元,同比增長22.6%和24.3%。秦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文化為民、文化惠民,不斷培育壯大鄉村文化,高度重視“鄉村舞臺”建設工作,把“鄉村舞臺”作為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抓手,先后建成了天水鎮柴山村、平南鎮孫集村等7個農村文化大院,太京鎮三十甸子等2個農村電影放映點,秦州黑社火、秦州小曲、秦州鞭桿舞3個非遺傳習所,1個鄉村記憶博物館,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博物館,243個“鄉村舞臺”。
雷鳴強調,秦州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充分依托秦州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持續加快“鄉村舞臺”建設,加快建立“建設為重、管理為先、活動為主”的運行機制,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大局、推動發展的作用,成為弘揚新農村道德風尚和展現新農村精神風貌的“主陣地”,真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優秀文化發展的豐碩成果更好地惠及農村基層,為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王正茂指出,實施“鄉村舞臺”建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決農村,特別是貧困鄉村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不均等問題,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農村人口眾多,要實現全市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和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任務非常艱巨。要調整步驟,精準扶貧工作要努力做到“一個提速、四個提前、四個加快目標”,要加快實施“鄉村舞臺”項目,充分利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積極爭取整合項目,到2016年底實現貧困村“鄉村舞臺”全覆蓋,各縣區、市直各成員單位要根據這一個要求,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明確今明兩年全市“鄉村舞臺”建設的工作重點,貧困村要盡快轉移工作重心,調整建設計劃,完善實施方案,精心安排部署,確保完成貧困村“鄉村舞臺”建設個各項工作任務。要認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目前全市各級黨政組織的重大政治任務、貧困村“鄉村舞臺”建設是全市文化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縣區、市直各成員單位一定要分清輕重緩急,合理安排建設項目,以先易后難的原則為準,以先貧困村后不同村為建設線路,做到在組織領導,力量配置、資金和時間安排上符合精準扶貧、“鄉村舞臺”建設的工作要求。“鄉村舞臺”是推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文化生活的場所,各縣區、成員單位要按照“整合資源、綜合利用、統一管理、服務群眾”的原則,完善要素,鍵全功能,真正把“鄉村舞臺”建成全市農村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傳播,文體娛樂活動、民俗文化傳承、致富技能培訓等活動的綜合性“大舞臺”
隨后,參會人員深入中梁、皂郊、平南等鄉鎮和秦州區鄉村記憶博物館,實地查看、聽取匯報、觀看民俗展演展示、特色文化產品展示,詳細了解了秦州區“鄉村舞臺”建設工作,并交流、探討“鄉村舞臺”建設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