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的飲食文化(上)
六國飯莊俗稱六國飯店,原址在今站前區互助里。1894年左右竣工,二層磚石建筑,規模宏大,裝修豪華。六國飯莊的招牌菜肴為四時小吃,如鮹夾子豆腐、蝦爬子豆腐、蠶豆腐、燒雄蛾、燒繭蛹等。地方官員、社會名流、外國使節、南北客商等都常來此就餐。
營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了營口獨特的河海文明,也孕育了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營口的美食已有數百年歷史,長期的升華和沉淀,讓營口的飲食文化越發厚重而深沉。
20世紀初,營口著名的飯店有六國飯莊、匯海樓、杏花樓、太白樓、玉芳園、三義園和大順館等。后來,外國人也在營口從事餐飲業。1900年俄國人在營口開辦的阿斯特旅館既是旅館,也是當時營口一流的飯店,吸引了一些歐美人前來就餐。1905年日本人在營口建成的清林館既是旅館又是飯店,專門經營日本料理,日本軍政要人來營口大多在此下榻,清朝廢帝溥儀曾在此下榻。市區西部的“二本町”也有多家日本料理屋。
九一八事變后,營口飲食業開始走向衰落。國民黨統治時期,戰亂不斷,飯店紛紛倒閉。
解放后,營口飲食業迎來了生機。1956年,全市組建大型國營飯店兩家,即國營第一食堂(迎賓飯店前身)、國營第二食堂(遼河飯店前身)。1968年秋,小樓飯店開業。經營大米飯、豆腐腦等。味美價廉的飯菜,深受群眾歡迎。海燕飯店、味中香飯店、小樓飯店等烹制的芭蕉黃魚羹、醉蟹、熗活蝦、軟炸蜊蝗等特色菜肴,吸引大批營口人爭相品嘗。1984年,遼河飯店開辟了高級餐廳九龍園。廚師馬駿馳和韓克智以本地產山珍海味為材料,獨創名席“九龍宴”。九道菜均以龍命名,經省烹飪協會鑒定列為遼寧菜系。2012年6月,營口舉辦了“營菜大賽”,進一步弘揚了營口的傳統飲食文化。
1908年6月,山東人任岐山在營口大平康里開設的匯海樓為兩層樓房,內設中西兩個餐廳,從業人員上百人。魚翅席、海參席和各種炒菜馳名東北。餐具考究,有銀質餐具、象牙筷子、景德鎮碗碟等。匯海樓名聲遠播省內外,與大連的泰華樓、沈陽的鹿鳴春、長春的松竹梅齊名。南北客商和達官顯貴都來此就餐,少帥張學良也曾來此就餐。
杏花樓飯莊于1900年創辦,位于大平康里。圖為1913年3月14日,營口警務局職員在杏花樓飯莊舉行宴會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