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臺兒莊27名甘肅人犧牲,一份舊冊子記錄的隴原子弟抗戰史
臺兒莊戰役中犧牲的部分華亭籍烈士
抗戰期間,大批甘肅子弟參戰。他們參加了從自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的各個戰場的各種戰役。
一份《華亭抗日陣亡烈士名錄》,見證了甘肅子弟的抗戰歷史。
血戰臺兒莊 隴原子弟27人犧牲
近日記者閑逛舊書市場,見到了一份《華亭抗日陣亡烈士名錄》。名錄開頭一段簡介: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抗日戰爭中,查明陣亡華亭籍貫官兵108人。他們生為人杰,死為祖國的守護神。
華亭,隸屬于甘肅省平涼市,位于甘肅省東部,地處陜西、甘肅、寧夏三。▍^)交會處,北魏普泰二年(532年)設華亭鎮,以境內皇甫山麓有華尖山亭而得名?箲鹑姹l后,大批華亭子弟應征入伍,參加了百靈廟、中條山、平型關、臺兒莊、百團大戰、武漢會戰等著名戰役戰斗。
這份表格中共計108人,登記了他們的姓名、籍貫、服役部隊及職務、陣亡地點或戰役。當年走上抗日戰場的熱血青年,最后讓我們看到的就是名字、籍貫、番號、陣亡地點了。
看表格,108人的陣亡地點,幾乎涵蓋了抗戰的各個戰場,有緬甸,有河北喜峰口,有綏遠,有湖北枝江、陽新,有河南信陽,有江蘇昆山,有山西廣武、中條山、奉新、長治、絳縣,有安徽廣德,有山東臺兒莊……還有近10人,沒有陣亡地點。
表格沒有列出他們的出生時間,不知道他們犧牲時的年齡,但表格中列出了的他們軍銜或職務,職務最高的是上尉連長,然后是中士、下士,絕大部分人是上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他們是最為基層、最為普通的士兵,是抗日軍隊的最基礎成分,同日寇拼殺,他們奮戰在第一線。
雖然是簡單的表格,但并不影響人們對他們的敬意。簡單梳理他們犧牲的戰役,有新發現,也從側面印證記者以前寫的甘肅子弟參加抗日的諸多事跡。
臺兒莊戰役,守衛臺兒莊的戰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甘肅子弟。記者以前寫過,武威人于竹山在臺兒莊之戰中,受孫連仲之命,進莊傳達死戰命令。
在這份表格的108人中,有27人犧牲在臺兒莊之戰。他們隸屬于馮安邦將軍的42軍,有的列出了具體番號:42軍191師,有的具體到團:572團,有的沒有具體番號,只標注42軍。
馮安邦所部 奉命守衛臺兒莊
在臺兒莊戰役中,擔當主力的是原西北軍孫連仲部。孫連仲將軍所屬各部,主要防守臺兒莊。
自1925年,馮玉祥部第二師劉郁芬部進入甘肅后,馮玉祥西北軍陸續控制西北各地,在西北征召大批青年入伍,西北軍各部中有大量的甘肅子弟。
抗日名將馮安邦將軍,山東無棣人,曾任馮玉祥部第二十三師師長兼代寧夏省主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第二十七師師長等職。
1937年7月7日,抗戰全面爆發。9日,馮安邦將軍接令支援二十九軍。12日,部隊北上。馮安邦慷慨激昂地表示:“殺敵報國,就在此時!貪生怕死,保存實力的軍人,是國民革命的敗類,不算是炎黃子孫!”此后,馮安邦將軍轉戰各個戰場,參加長城抗戰、太原會戰、臺兒莊戰役等多個重大戰役,戰功卓著。
1937年9月30日,第二十六路軍被擴編為第二集團軍,孫連仲任總司令,馮安邦升任第四十二軍軍長,轄第二十七師和獨立第四十四旅。1938年3月,在河南許昌尚在休整的馮安邦第四十二軍接到命令后,日夜兼程奔赴臺兒莊前線。馮安邦二十七師擔任城外右翼防御,準備側擊日軍左翼。
據記載:“四月二日凌晨,馮安邦特令敢死隊二百余人附一營士兵從東門攻入城內,襲擊城內日軍左側背,一度攻占了東門和城東北角。同日,二十七師與日軍坂本支隊在臺兒莊以東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陣地戰。馮安邦乘馬督戰,官兵視死如歸,予敵以慘重打擊。”空前慘烈大戰,甘肅子弟以身殞命,為國捐軀。
徐州撤退中,馮安邦率第二十七師轉歸第二十七集團軍張自忠指揮,轉戰豫西湖北等地。1938年11月3日,在襄樊一帶,遭日機轟炸,馮安邦將軍負重傷,壯烈殉國,終年54歲。2014年9月1日,馮安邦將軍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后來,記者曾經聯系過華亭市的朋友,詢問一些烈士的具體鄉村及親屬的情況,可惜年代久遠,已經不太清楚了。
文/圖 王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