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告訴記者,10年來我國觀測條件最好的月全食將于10日上演。屆時,只要天氣晴朗,我國幾乎所有地區都能欣賞到一輪“紅月亮”高掛夜空的迷人景象。
從食既到生光,全食時間有51分鐘
據介紹,這次月全食是繼2001年1月10日之后,我國觀測條件最好的一次月全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說,之所以說觀測條件好,主要基于兩個方面:一是我國幾乎全境可以觀測到此次月全食,這也是本次月全食最大的特點;二是月全食發生時間適合我國公眾觀測,可以欣賞到整個月全食發生的過程。
一次月全食有初虧、食既、生光、復圓等幾個重要時間點。本次月全食的初虧為北京時間12月10日20時45分,食既為10日22時06分,生光時刻為10日22時57分,復圓則發生在11日0時17分。其中,食既到生光為全食階段,這意味著,對于觀測者而言最精彩的全食時間有51分鐘。
中國天文學會理事、南開大學教授蘇宜介紹說,“本次月食發生的時間,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都非常利于觀測,不僅持續時間較長,而且當天恰逢周六,又是發生在上半夜,再加上冬季晴天率高、大氣透明度好。如果當地天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月食的全過程。”
月全食時,為什么月亮呈暗紅色?
月食這一天象是如何發生的?
王思潮介紹說,地球在背著太陽的一面有一條陰影,月球在繞地球運行的過程中,有時會進入地球的陰影中,地球擋住太陽射向月球的光線,月食就形成了。如果月球整個進入地球的影子,發生的就是月全食。
發生月食的條件是月球必須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地影所在的方向)。這在一個朔望月內,只有逢“望”的日期,才有可能。因此,月食總是發生在滿月的時候。當然,大多數望日不發生月食。這是因為要發生月食的天象,還須日月的黃緯相等(或相近)。
月全食時,月亮并不會完全消失,而會呈現暗紅色。這是為什么?
王思潮解釋說,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各種顏色的光線混合成的。當太陽光經過地球上的大氣層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時候,它們都受到大氣層中極其微小的大氣分子的散射和吸收。
黃、綠、藍、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較短,在大氣中受到的散射影響比較大,它們大部分都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紅色的光線波長比較長,受散射影響不大,可以通過大氣層穿透出去,折射到躲在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所以,在月全食時,公眾看到的月亮是暗紅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