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術服務水平 為水土保持工作做出新貢獻
規劃室 董雨亭 徐建軍
創建于1942年的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至今走過了七十年的風雨歷程。上世紀末,為改善單位生產和職工生活條件、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我站發揚技術優勢,開展了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工作,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經濟創收能力得到明顯提高,經濟收入逐步增加,經濟基礎得到加強,同時也為水土保持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發展歷程
九十年代末,為探索新時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天水站在取得第一批被水利部授予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甲級資質后,于1998年,在尚無技術規范又無前人經驗的情況下,依托單位幾十年的技術累積和力量,群策群力,率先開展了《黃河八盤峽水電站擴機(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甘肅省洮河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等項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開創了天水站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工作的新篇章。
黃河水利委員會天水水土保持科學試驗站,擁有一批專業齊全、業務素質過硬的技術隊務,持有水土保持方案編制上崗證的人員44人;持有水土保持監測上崗證的人員25人;持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上崗證的人員5人。2004年,水利部授予天水站水土保持監測資質甲級證書;2005年,天水站依托行業優勢,組建了天水永升生態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2008年,水利部授予天水站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乙級資質證書,并先后開展了《黃河烏金峽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山西柳林黃河提水工程水資源論證》等一批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鍛煉了隊伍、擴大了技術服務范圍。
二、取得的業績
在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工作中,圍繞治黃主業,依托行業和資源優勢,以科技推廣為主做到技術、方法、手段的引領,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黃河流域乃至全面生態環境建設及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發展。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土保持監測、水資源論證等各類技術服務項目百余項,服務項目涉及水利、風電、金屬礦、公路、橋隧、管道及輸變電線路等諸多行業。
(一)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成績突出
2002年,承擔完成了“十五”期間的四大重點建設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的《西氣東輸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新疆輪南—鄭州站)》的編制工作,項目的順利完成為天水站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2004年,被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授予先進集體稱號。同時,多年的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此,天水站受水利部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的邀請,參與編寫了《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GB50433-2008)國家標準,為探索新時期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技術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天水站先后承擔完成了《國道主干線天水至讒口汽車專用二級公路水土保持方案》、《中國鋁業興縣氧化鋁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和《陜京四線輸氣管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等三十多項大中型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工作,所編制的水土保持方案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受到了項目建設單位的好評,并已在各項工程建設中付諸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成果顯著
在技術服務工作中,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已成為技術服務工作的重要支柱之一,天水站先后承擔了西氣東輸二線工程(輪南—吐魯番支干線)水土保持監測、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風電場嘉澤一期49.5MW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寧夏鹽池麻黃山330KV輸變電(升壓站—鹽州變電站輸變電)線路工程水土保持監測項目、陜西省府谷縣青龍寺煤礦及選煤廠工程水土保持監測項目等二十多項開發建設水項目土保持監測工作。
(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防洪影響評價成為新亮點
天水站先后完成了《黃河炳靈(寺溝峽)水電站工程水資源論證報告》等多項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工作,為嚴格執行水資源管理制度和建設單位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取水申請提供了技術依據;與此同時,還承擔完成了《柴家峽水電站工程防洪評價報告》及《澀寧蘭輸氣管道復線工程防洪評價報告》等多項建設項目防洪影響評價工作,為黃河上游干支流的防洪評價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四)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工程規劃設計工作有聲有色
在規劃設計方面,以服務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為重點,先后參加完成了《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規劃》、《黃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十五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天水藉河重點支流治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一、二期)》及 “黃河流域多沙粗沙區攔沙工程(一期)”府谷縣黃莆川窟野河流域的調查與設計等多項規劃設計工作。
三、展望未來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的頒布實施,為水土保持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工作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展望未來,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市場越來越寬闊,天水站將以大服務為理念,解放思想,積拓展我站技術服務空間,樹立創新探索意識,提高技術服務水平,為水土保持做出新貢獻。